快快出库存网--电子元器件库存采销信息平台!【电子元器件客户免费推送!+微信:18665383950 联系】.

人工智能一需要很多连接器 (人工智能需要人工做的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之航天应用

姓名:陈心语  学号:21009102266 书院:海棠1号书院

转自: 人工智能在中国航天的应用与展望_数据 (sohu.com)

【嵌牛导读】

随着物联网、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并得到了国内外各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该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运载火箭、深空探测器、武器装备等航天应用相结合,论述其在自主规划航天任务、高效智能地面测试、全面快速设计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并从产品规划、顶层设计、产品打造、具体实施几个方面对中国航天后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嵌牛鼻子】人工智能运用于航天。

【嵌牛提问】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中有什么运用呢?

【嵌牛正文】

岳梦云, 王 伟, 张羲格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6)

摘要: 随着物联网、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令人期尺搜待的发展前景,并得到了国内外各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该文将袜悄人工智能技术与运载火箭、深空探测器、武器装备等航天应用相结合,论述其在自主规划航天任务、高效智能地面测试、全面快速设计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并从产品规划、顶层设计、产品打造、具体实施几个方面对中国航天后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航天应用

0  引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也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近年来,物联网、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这四大催化剂的发展,以及计算成本的降低,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2016年12月,升级版“AlphaGo”化名“master”在60场互联网棋局车轮大战中连胜柯洁九段、陈耀烨九段、朴廷桓九段、芈昱廷九段、唐韦星九段等高手,取得全胜战绩,引起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1  人工智能的四大先决条件

1.1  物联网

随着摄像头、麦克风、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大量智能设备的出现则进一步加速了传感器领域的繁荣。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数据、记忆、分析、传送数据,将外部世告困渣界数字化,为智能系统提供了多维度的数据输入,成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交互、反馈的接口和手段。

1.2  大规模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指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一个计算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海量的分布式计算资源和超高速计算能力,令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训练复杂模型、用知识体系代替人类常识成为可能。这些知识和模型为人类和机器人提供智能的辅助决策,让人工智能成为现实。

1.3  大数据

大数据具备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的5V特点。在过去,要尽可能全面地认识某项事物,必须合理设计抽样调查的策略,使样本能够尽量覆盖全集特征。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以不再采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权衡之策,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资源。通过知识挖掘,可以从大量有噪声的随机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人们事先不了解但是隐藏在数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种对隐性信息的挖掘是大数据价值的核心,也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

1.4  深度学习算法

深度学习算法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是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核心技术[1]。深度学习算法用非监督式或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高效算法来替代手工获取特征,其中最广为使用的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数据特征加以选择。深度学习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建模,让机器能够理解人的行为,并将知识运用到与用户的交互中,达到机器“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中的落地。

2  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

2.1  图像识别

通过结合大数据的训练,人工智能可以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判断匹配。在图像识别的技术框架中,人脸识别应用非常广泛。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国内领先企业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高达99.999%。此外,在产品生产质量检验上,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机械类产品的裂纹自动识别检测。

2.2  语音/语义识别

利用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语音识别能够让机器对采集到的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和理解,转化为文本或命令。例如在军事上,可通过语音识别确认说话人的身份、侦听情报内容、或下发操作指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针对中小词汇量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精度已超过98%,针对特定人的识别精度甚至更高。

2.3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因此理解语言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核心方向。综合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种科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一种智能高效的方式,对文本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理解与信息提取。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管理大块的文本数据,或执行大量的自动化任务,并且解决如自动摘要,机器翻译,命名实体识别,关系提取等语言相关任务[2]。

2.4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是即时空间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低成本高效率的感知解决方案是无人驾驶的基础,高精度底图的建立是无人驾驶的关键,具有深度学习的算法芯片是无人驾驶的核心。在过去六年内,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安全行驶220多万公里,仅发生17起交通以外,而且均是由人类失误引发的。

2.5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融合了几乎所有人工智能分支技术,它至少需要具备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考要素。它能够理解人类语言,感知、分析周围环境信息并调整自己的动作。目前已发展出多样化的机器人种类,从智能水平较低的工业机器人,到智能陪护机器人再到高级智能机器人。

3  人工智能在中国航天上的应用前景

3.1  更自主的任务规划

航天飞行任务规划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处理过程,其中涉及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众多的约束条件,这种问题适合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人工智能+”。

3.1.1 “人工智能+运载火箭”——高容错飞行

运载火箭的飞行入轨面临的是一个地面难以复制和仿真等效的全新环境,飞行阶段程序转弯、发动机关机、级间分离、再次点火、姿态修正、载荷分离诸多环节中数百个零部件任一失效偏差都可能给火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运载火箭成败与否的核心一环。高机动性、短飞行周期、恶劣环境都意味着人无法有效干预,因此,发动机推力下降、姿控极性接反均直接造成了任务失败,飞行风险居高不下。

目前的箭载计算机大多不具备重新规划飞行任务的能力,或需要地面人工计算制导诸元后,通过测量系统进行了上行注入,一定程度上实现弹道的重规划,将卫星送入轨道[3]。

未来,将运载火箭设计阶段梳理的飞行过程故障模式与传感器参数相结合,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运载火箭飞行阶段故障自诊断以及深度学习训练方法,在分秒必争的运载火箭飞行段完成故障预测、故障定位与故障隔离工作,并通过轨迹弹道重规划、制导姿控模型重生成,有效隔离局部故障,规避失败风险,最优化飞行轨迹与姿态控制,有效挖掘潜在运力资源[4]。

除此之外,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关机、级间分离后,分离的舱部段通过自主感知和自主控制技术,与卫星定位信息、地形布局信息动态匹配,通过发动机再次点火,实现舱部段自主飞行、平稳下落、精准落地以及主动防护,通过舱部段及各级发动机的回收再利用,显著压缩运载火箭任务周期,降低运载火箭制造成本。

3.1.2 “人工智能+深空探测器”——自主规划

现有行星探测器的主要前进方式为:拍摄前方照片通过遥测发回地面站,操作人员根据图像确定前进路线,再通过上行通道上注行动指令,实现探测车的行驶操作。这种模式过于依赖地面测试人员,效率较低,很多时候由于行星表面环境较为恶劣,或者由于距离的确过于遥远,遥测控制信号也比较微弱,或者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相对位置改变,无法实现遥测遥控,更难以实现探测器的实时控制。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监控装置的自动驾驶将大幅提高探测、地形勘测的效率。根据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地形状况,利用图像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行星探测车的自主行动,选取最优探测路线,智能避开障碍物体,以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采集有用信息,大大辅助深空探测应用。

深空探测应用中,复杂航天器是由大量元器件和软件组成,长期的在轨运行,元器件的故障和软件的不完善在所难免,由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当某部分损坏时,难以通过人员进入太空进行判别和修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空间高精度、高灵敏度机械臂,通过智能分析航天器数据,实现故障的自主定位、自动识别和在轨自主修复,在轨操作、组装、拆卸、管理。

3.1.3 “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智能作战

通过多维度侦查探测系统,智能感知、发现、定位、跟踪敌方动态、电磁频谱信息、作战行动等战场态势信息,以最少的人员、更少的代价、最大化地获取战场情报数据,辅助智能判别与智能决策应用。如利用覆盖红外、可见光、微波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一体化、集成化的多模融合探测装置,智能感知多维度、多层次、多类型数据,然后应用数据配准、智能去噪等预处理手段获取高质量多源数据,再利用深度学习、模糊推理、专家系统等智能技术,建立目标识别和威胁判别模型,实现武器装备作战环境中目标智能探测感知和识别。

通过给武器装备各类传感器、探测器,智能探测感知飞行空间信息、拦截弹信息等,数据传输给弹载智能“大脑”,设定相应的优化准则、目标等,通过数据分析,智能自主决策,规划调整飞行弹道,通过动力学气动调整,改变飞行轨迹,增强突防性能[5]。

人工智能使无人机个体具备较高的智能水平,协同作战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无人机蜂群战术。目前,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首的众多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经费就无人机集群在空中的协同作战理论和技术展开研究,包括无人机的快速编队、多机间通信协同,自主战术决策与下达作战命令等,构建多无人飞行器的任务自组织系统分布式体系结构。

3.2  更高效的地面测试

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同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耦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是运载火箭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状态准备、测试操作、预案决策、数据判读,每一环都是技术能力的保障,都是知识经验的考验,同样每一步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成败维系在每一名人员身上,高水平人员的稀缺造成测试发射无法多任务并举,以及连续疲劳带来的风险造成测试发射周期无法进一步压缩,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提升测试效率,降低发射成本[6]。

3.2.1 采集层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代替传统的传感器采集或人工直接观测,基于视频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火箭本身测点的布置。例如:发动机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对其工作时的声音进行频谱分析;一些机构的动作,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摄像机直接观察;仪器仪表的指示灯状态监控,可以通过摄像头摄录信息,之后在后台用图像识别的方式的进行自动判断。

3.2.2 处理层

人工智能技术极大的提升了设备的数据处理与故障诊断的能力。对地面测试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除了完成流程自闭环的反馈判断,还能够对数据的趋势、关联进行综合分析,设备不但可以掌握自身的运行状态,实现故障检测与隔离,启用合适的故障预案,还能够想设计操作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和任务规划建议。

3.2.3 执行层

前端无人值守是未来火箭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测过程中的脱查脱拔等人为操作、异常故障时的抢险操作,可以采用带视觉定位系统的机械臂来完成。此外,后端的人机交互也可以加入语音识别、手势感知等新型指挥手段,提高测试效率。

3.3  更全面的设计保障

3.3.1 智能设计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目前的半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升级为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整合现有的海量资料及资源,模拟人脑思考的过程,彻底解决上述三类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航天大脑”可以根据型号需求提供总体文件的初稿,总体设计师进行决策修改后,“航天大脑”将系统需要的文件自动下发至系统级,并形成系统级文件的初稿,系统设计师进行决策修改后,“航天大脑”再将单机需要的文件下发至单机。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设计师仅需将设计输入文件提交至“航天大脑”,系统则会根据需求以及所学习的设计文件完成设计工作。如设计电缆网图时,设计师仅需将电缆的几何尺寸、点位定义等提交至“航天大脑”,“航天大脑”会自动绘制出电缆网图的模板,并自动给出诸如线缆型号推荐、连接器型号推荐等辅助决策信息,设计师将不需逐个翻阅厂家的手册即可完成设计,设计效率将大大提高。此外,由于“航天大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文件的学习工作,并从中找出最优方案,设计的标准化和设计水平也能够得到保证。

3.3.2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研制造系统,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运载火箭制造装配需要的物资、工具、生产线、场地、工装、人员、运输车辆都统一进行编码采集与实时定位管理,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运载火箭制造装配资源条件,进行投筹管理,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并与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计划有机对接,通过态势分析与智能预测,实现生产规模进度的最优化预测管理,成本进度最优化,并能够实现突发风险的动态应变处置,实现成本最优化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也完成了对火箭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收集与保障。建立火箭的综合档案履历资料库,收集制造、装配、测试各个过程的数据与知识,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作为智慧火箭的数据支撑与健康诊断的依据,降低设计和研制成本、提升测发效率、提升火箭的可靠性[7]。

3.3.3 远程支持

随着在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零窗口点火变得常态化,靠大量人力在靶场保障发射任务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发射中心将从逐步从靶场向远程后方迁移,以日本epsilon火箭为例,科研人员远程使用两台笔记本就可实现火箭发射控制。

远程支持中心能够统一接收、存储各靶场各型号发回的测试数据并存储,并通过智能搜索引擎随时搜索查看关心的数据及相关文档;针对当发测试数据,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前识别出可能有质量隐患的关键节点;当靶场出现故障时,远程支持中心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手段开展协同排故工作。

4  中国航天发展人工智能的对策建议

4.1  聚焦航天 “大脑”技术体系,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基于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探索和积累,提出以技术-产品-服务为核心的航天“大脑”,其技术体系设想如图1所示。

图1航天“大脑”技术体系

4.1.1 技术层

智能感知是为机器装上触觉、视觉、听觉、神经和运动机构等智能硬件,使其具备感知世界的能力。通过集群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预处理、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等,为智慧大脑提供强大的记忆”和“计算”能力。

4.1.2 产品层

智慧产品包括智慧院所、智慧火箭、智慧装备和智慧民用产业。其中,智慧院所是所有智慧产品研制的基础,其可以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并为员工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智慧火箭指的是为火箭装上“触觉”和“大脑”,降低测发控对人的依赖,提升火箭可靠性;智慧装备指的是通过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实现装备自主保障;智慧民用产业指的是通过军民融合方式,将军用技术转向民用领域,如智能健康监测、智慧家电远程测控、智慧照明、智慧安防等领域。

4.1.3 服务层

未来应全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航天装备的结合,实现装备信息智能采集、远程保障、智能决策的完美集成,发展模式也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服务转变。

4.2  打造航天“大脑”系列产品,快速形成专业的能力和队伍

4.2.1 智慧院所

以创新为驱动、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工具,充分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利用各类内外部资源,保证能够持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为航天单位的发展提供智能决策。

4.2.2 数据银行

建立航天大数据中心,成立“航天数据银行”,对产品研制、生产等多环节的数据进行统一管控、统一挖掘,实现数据挖掘效果的最大化,创造服务价值。智慧管理通过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统一管控,建立基于数据信息驱动的智能化研制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智慧决策基于大数据技术,将先进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融合,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2.3 智能装备

通过大数据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火箭的高度信息化与智能化。包括智慧的远程发射支持平台,智慧的测发指控平台,智慧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平台。智慧的远程发射支持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训练后方的智能机器大脑,提升异地协同保障能力,减免专家到一线协助排故,解决问题。智慧的测发指控平台依托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自主的测发指控过程。智慧的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保障数据统一化规范,完成自主健康评估、精准的寿命预测和数据驱动的视情维修[8]。

4.2.4 智慧产业

依托剩余载荷和末级监控,实现对地观测等服务,依托远程测控、健康监测、大数据、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通过融合智慧城市中的多源数据,在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为航天单位军民融合开拓增收,锻炼队伍。

4.3  分布落地执行,拓展航天“大脑”的服务

未来,应全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航天装备的结合,实现装备信息智能采集、远程保障、智能决策的完美集成,航天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将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服务转变,如智慧的发射服务、全面的体系作战服务和智慧的军民融合服务。智慧发射最终要实现输入一个指定的位置坐标,为其精准、快速、智能、高效、低廉地发射到指定地点。全面的体系作战服务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装备的自主保障、战时智能决策和一体化的体系作战。智慧的军民融合服务结合现有的技术和民用产业,开展更多的智慧产业服务,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令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更加智能。

参考文献:

[1]夏定纯, 徐 涛. 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 妮, 徐文尚, 王文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J]. 煤矿机械, 2009, 30(2):4-7.

[3]沈林城, 关世义. 开放式飞行任务规划方法[J].宇航学报, 1998, 19(2):13-18.

[4]席 政. 人工智能在航天飞行任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学报, 2007, 28 (4) :791-795.

[5]张 克, 邵长胜, 强文义. 基于面向Agent技术的任务规划系统研究[J]. 高技术通讯, 2002, 12(5):82-86.

[6]鲁 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J]. 宇航总体技术, 2017(3):5-12.

[7]郭凤英, 何洪庆.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J]. 中国航天, 1996(6):19-21.

[8]谭 勇, 王 伟.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及发展[J].飞航导弹, 2009(7):35-38.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 Aerospace

Yue MengYun, Wang Wei, Zhang Xige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ystem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6,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technology such asnetworking, massively parallel computing, big data and deep learningalgorithm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years, exciting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image identification, voicerecogni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 self-driving, thus got theattention and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combin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th space applications such as rockets,deep-space detector and weapon equipment, then 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prospect in space Mission Planning, Ground Testing, Integrated Support, etc.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ubsequentdevelopment of AI technology in China Aerospace.

Keywor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China Aerospace

收稿日期:2019-02-18;修回日期:2019-02-26。

作者简介:岳梦云(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与导弹的地面测发控系统设计方向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1-4598 ( 2019 ) 06-0001-04

DOI : 10.16526 / j.cnki.11-4762 / tp.2019.06.001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人工智能需要什么基础?

人工智能需要多种基础歼源知识,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具体而言,学习人工智能需要掌歼改桥握数学基础,特别是线性代数、微积分和概率论,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此外,计算机编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工智能的氏猛算法需要用计算机语言实现。

智能家居由哪些系统组成,又是怎样实现智能化的?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由二十个子系统与产品组成:

1.控制主机(集中控制器):Smarthome Control Center

2.智能照明系统。Intelligent Lighting System(ILS)

3.电器控制系统。Electrica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EACS)

4.家庭背景音乐。Whole Home Audio(WHA)

5.家庭影院系统。Speakers, A/V Home Theater。

6.对讲系统。Video Door Phone(VDP)

7.视频监控。Cameras and Surveillance

8.防盗报警。Home Alarm System。

9.电锁门禁。Door Locks Access Control

10.智能遮阳(电动窗帘)。Intelligent Sunshading System/Electric Curtain

11.暖通空调系统。Thermostats HVAC Controls

12.太阳能与节能设备。Solar Energy Savers

13.自动抄表。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AMR)

14.智能家居软件。Smarthome Software

15.家居布线系统。Cable Structured Wiring

16.家庭网络。Home Networking

17.厨卫电视系统。Kitchen TV Bathroom Built-In TV System

18.运动与健康监测。Exercise and Health Monitoring

19.花草自动浇灌。Automatic Watering Circuit

20.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Pet Care Pest Control

以下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分类的定义和说明:

1.控制主机(集中控制器):英文Smarthome Control Center。智能家居控制主机又称为智能家居集中控制器,是指封装好的具有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功能的控制器硬件和软件,具备有相应外围接口,控制主机通常包括各种形式的控制器终端产品。控制主机通过直接连接或者协议转换间接控制方式实现智能照明、家电控制、家庭安防(可视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电锁)、智能遮阳、家庭能源管理功能。与互联网连接的控制主机还能实现网络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功能。控制主机及相关产品包括:

1)控制主机

2)控制器

3)分控制器

智能家居控制主机可为一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是一个可明显区分的嵌入设备。许多智能家居厂商的控制主机可用电脑在代替。

控制主机还能在第三方的智能家居软件的配合下,实现更好的场景设置、时间管理和跨平台的连接,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

有智能家居控制主机产品,且自有产品中整合了智能照明系统、家电控制系统的厂商称为智能家居系统厂商。只提供智能家居控制主机的厂商不能称为智能家居系统厂商。

2.智能照明系统。英文Intelligent Lighting System(ILS),又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利用程序控制系统,通讯传输技术,信息智能化处理及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对灯光具有高度的强弱调节、场景设置、定时设置的功能。智能照明系统组成:系统单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

系统单元:用于提供工作电源,源系统时钟及昌扒烂各种系统的接口如PC、以太网、电话等;

输入单元:主要功能是将外部控制信号换成网络上的传输信号,具体有开关,红外接收开关,红外遥控器,多功能的控制板,传感器;

输出单元:智能系统的输出单元是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传输的信号,控制相应回路的输出以实现实时控制。

智能照明系统由以耐漏下产品组成:

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2)调光开关

3)灯具

4)光源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照明系统是一个核心系此消统,每个智能家居品牌厂商都可实现这一功能,通常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整合在智能家居控制主机中。

3.电器控制系统。英文Electrica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EACS)。智能家居中的电器控制系统是指控制主机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座开关进行的开关控制、功能设置、场景设定。电器控制由控制主机中的模块单元、连接线路、传感器和执行器模块组成。传感器和执行器模块可封装到开关插座中,直接连接电器设备使用,也可嵌入到家用电器中。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电器控制系统是一个核心系统,每个智能家居品牌厂商都可实现这一功能。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电器控制系统除了嵌入控制模块的开关插座外,还包括连接智能家居系统的各种遥控器和信号中转放大设备(Remotes IR Repeaters),以及各类定时器和家庭自动化配件(Timers Automation)。

电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产品:

1)智能控制开关

2)智能控制插座

3)定时器

4)遥控器

5)信号中转放大设备

6)智能家电。英文Intelligent Home Application(IHA)。智能家电就是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监测自身故障、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与远方控制中心通信功能的家电设备。智能家电就是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监测自身故障、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与远方控制中心通信功能的家电设备。目前智能家居与家电设备的连接的控制是通过电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由于标准协议兼容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这种连接方式的控制多数只能实现电源的开关操作、空调电视等少数电器的功能操作,而不能实现更多智能化的设定和操作。行业发展趋势是一方面智能家居产品的不断研发和普通,连接到网络中的智能家居能够与智能家居系统整合和协同工作;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将嵌入智能家居的控制模块,直接连接智能家居控制主机,实现更便捷的控制功能。

尽管电器控制也包含照明电源、智能遮阳(电动窗帘)开关电源的控制,但这两部分的控制都分属于智能照明系统和智能遮阳(电动窗帘)。

4.家庭背景音乐。英文Whole Home Audio(WHA)。是由一个集中的音乐源或可汇入的音乐源经过功放设备放大,通过连接线缆、连接单元和包含调音模块的控制面板连接到分区或房间,由各个音箱喇叭进行播放,实现背景音乐效果。背景音乐有四种常见的配置方式包括不可分区的单一音源播放,可分区的单一音源播放,独立控制的多个音源播放,可加入本地音源的独立控制的多个音源播放。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是一个选配系统,通常在场景设置中通过设定实现智能照明系统、家庭影院系统、电器控制系统、门禁电锁等联动。家庭背景音乐主要包括三部分:

1)音源。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可以自由选择音源,电脑、电视、DVD、收音设备、MP3、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作为音源。

2)控制器。家庭背景音乐控制器系统分为主机型和分体式两种。

3)音箱。目前家庭背景音乐所采用的音箱主要有吸顶喇叭,壁挂音箱(嵌入式),平板音箱(壁画形式)等几种。功率匹配较为标准。

5.家庭影院系统。英文Speakers, A/V Home Theater。家庭影院系统是要家庭环境中搭建的一个接近影院效果的可欣赏电影享受音乐的系统。家庭影院系统可让家庭用户在家欣赏环绕影院效果的影碟片、聆听专业级别音响带来的音乐、并且支持卡拉OK娱乐。一般来说,一套家庭影院需要3个部分:信号源、功放及终端。信号源包括VCD、DVD、蓝光碟机、个人计算机、CD等等;终端包括显示设备(平板电视机及投影机)和音箱,音箱本身要求回放质量要好;功放对于家庭影院很重要,一般用专门的AV功放,AV功放主要由信号源选择器、信号处理前置放大器和后级功率放大器组成,可以切换信号源,对信号处理,如杜比解码、虚拟环绕、DSP等处理,调节音调音量;最后通过功率放大器驱动多个音箱。

家庭影院系统中,显示设备可选择平板电视机及投影机,对于别墅和具备视听环境安装的房间来说,首选投影机作为显示设备。

以下是家庭影院系统包括的产品:

1)家庭影院(Home Theater Accessories)

2 A/V线缆(A/V Cables)

3)A/V连接器(A/V Components)

4)A/V有线分配(A/V Distribution - Wired)

5)A/V无线分配(A/V Distribution - Wireless)

6)投影幕与大屏幕电视(Display Screens)

7)高清电视与高清音频 (HDTV / HD Radio) (198)

8)模块(Modulators)

9)个人便捷A/V设备(Personal A/V)

10)喇叭音箱(Speakers)

11)音量控制与音频开关(Volume Controls Speaker Switching)

12)有线电视系统 CATV

13)卫星电视接收 Satellite TV Receiver

14)家庭背景音乐(Whole House Audio / Multi-Zone)

其中第12)类家庭背景音乐与前面的第4大类家庭背景音乐相同。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对家庭背景音乐的需求较多,因此,从家庭影院中特别分出这一小类。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家庭影院系统是一个选配系统,通常在场景设置中通过设定实现智能照明系统、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电器控制系统、门禁电锁等联动。

6.对讲系统。英文Video Door Phone(VDP)。包括家庭使用的可视或非可视对讲系统、家庭使用的小型电话交换机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具有叫门、摄像、对讲、室内监视室外、室内遥控开锁、夜视等功能,住户在室内与访客进行对话的同时可以在室内机显示器看见来访者影像并通过开锁按钮控制大门开启,达到阻止陌生人进入大门的目的。可视对讲系统是由门口主机、室内可视分机、不间断电源、电控锁、闭门器等基本部件构成。独立安装的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可视对讲系统的门口主机与设在客厅和走廊过道、房间等位置的室内可视分机;房地产商统一安装的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楼梯道口大门主机与每个住户的室内分机相连。以下是对讲系统包括的产品:

1)对讲系统(Intercoms)

2)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配件(Cell Phones and Pad Accessories)

3)固定电话配件(Home Phones Accessories)

4)远程监测与控制(Remote Monitoring Control)

5)小型电话交换机(PABX)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对讲系统属于家庭安防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常见的选配系统,尤其是在别墅应用中。部分厂商将控制主机嵌入到可视对讲系统中,并整合智能照明、电器控制功能,成为一个以可视对讲系统为载体的智能家居系统。

小型家用电话交换机(PABX)对家庭对外电话通讯和内部对讲通话都很有好处,避免了由于房间大和房间多后接听电话不便带来的麻烦,同时还可实现内部通话,小型家用电话交换机具备呼出外线、外线呼入、转接外线电话和内部通话,支持来电显示、电脑话务员录音、免打扰、弹性编码、来话代接、呼出限制、通话保密等特点。

7.视频监控。英文Cameras and Surveillance。包括网络摄像机、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可作为灵活的图像视频监视设备与智能家居系统配合使用。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 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以下是视频监控包括的产品:

1)摄像机(Camera)

2)监控系统附件(Surveillance Accessories)

3)视频监视套件(Video Monitoring Kits)

4)视频录像设备(Video Recorder)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视频监控系统属于家庭安防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常见的选配系统,尤其是在别墅应用中。

8.防盗报警。英文Home Alarm System。一个报警系统(Alert System)通常由报警探头(前端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报警探头包括有: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和红外/微波双鉴器、紧急呼救按钮。报警控制器是一台主机(如电脑的主机一样)是用来处理,包括有线/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本身故障的检测,电源部分,信号输入,信号输出,内置拨号器等这个方面组成。以下是防盗报警包括的产品:

1)报警系统(Alert System)

2)个人保全产品(Personal Security Product)

3)射频发射与接收设备(RF Transmitters Receiver)

4)报警探头(Security Sensor)

5)安防系统配件(Security Systems Accessories)

在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形态中,大多数将智能家居控制主机与报警控制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硬件,但也有控制主机中嵌入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中嵌入控制主机的情况,安防报警厂商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多以后者为主。

9.电锁门禁。英文Door Locks Access Control。指配合智能家居使用的各种门禁电锁、家居门禁产品、电动门、电动窗。门禁电锁是门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门禁系统的执行机构和关键设备。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门禁系统的控制部分多与智能家居控制主机及相关模块整合,并不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但门禁电锁作为大门、车库门、出入口等位置的门禁执行机构广泛使用。门禁电锁分类有门禁磁力锁,门禁电插锁,门禁阴极锁,门禁阳极锁,门禁电控锁。电锁门禁产品包括:

1)门禁电锁

2)家居门禁产品

3)电动门

4)电动窗

10.智能遮阳(电动窗帘)。Intelligent Sunshading System/Electric Curtain(ISS),智能遮阳系统通常是由遮阳百叶或者遮阳窗帘、电机及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软件是智能遮阳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控制系统硬件配套使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控制软件通常属于智能家居控制主机软件一部分。一个完整的智能遮阳系统能根据周围自然条件的变化,通过系统线路,自动调整帘片角度或作整体升降,完成对遮阳百叶的智能控制功能,既阻断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避免产生眩光,,又充分利用自然光,节约能源。

还有一种简化模式的智能遮阳系统,通常称为电动窗帘(Electric Curtain),它是由电机、减速轮组、主动轮、滑轮和环形滑线组成,其特征是:滑线上缚有一或二只永磁体,与之相对应有一或二只吊环是磁性材料制成;沿线和永磁体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帘。杆内腔运行,而吊环全部套在帘杆外周或嵌进下部开的缝内,永磁体用磁力牵引吊环。智能窗帘的控制方式有定时控制、半自动手动控制、智能化的亮度控制和场景控制、手动控制四种,尤其是智能化的亮度控制和场景控制最为常见,通常在会客模式、影院模式、睡眠模式、离家模式场景设置生效时,与智能照明系统、电器控制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产生联动,达到调整室内光照、营造气氛、保护隐私等目的。

11.暖通空调系统。英文Thermostats HVAC Controls。指温控器和HVAC控制。家庭常用的暖通空调产品包括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采暖系统。

1)家用中央空调。又称为家庭中央空调、户式中央空调,是一个小型化的独立空调系统。在制冷方式和基本构造上类似于大型中央空调。由一台主机通过风管或冷热水管连接多个末端出风口,将冷暖气送到不同区域,来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目的。它结合了大型中央空调的便利、舒适、高档次以及传统小型分体机的简单灵活等多方面优势,是适用于别墅、公寓、家庭住宅和各种工业、商业场所的暗藏式空调。

2)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空调的三大空气循环系统之一,即室内空气循环系统、室外空气循环系统。新风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新风系统应用范围:凡是有人长时间在其中活动,并且房间通风不畅的有必要使用新风系统。归结起来,户式新风系统(采用负压通风方式)适合用在换气次数较少的公寓、别墅、婴儿房等小空间场所;对于人的活动较多、换气次数较多的KTV、网吧等娱乐场所,机房、宾馆、商场、工厂、写字楼、餐馆、银行、教室、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场所,最好使用新风机组,因为换气次数多,能量损失多,需要使用热回收新风系统。

3)采暖系统。北方冬季御寒设施,广义的指让大家得到采暖需求的产品和方法,其是通过热源加热热媒再加热空气形成热交换后增加环境温度的产品。目前常用的三种采暖系统:一是普通的热水采暖系统,常见的有普通铸铁散热器、改良型铸铁散热器、钢制散热器系统;二是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以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导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三是热风采暖系统,热风采暖是使用设在地下室内的暖风机将室外的冷空气加热后,经设在墙内的风管送到卧室、起居室,这部分空气分别再经过厨房、卫生间,排至室外。是有组织的通风系统。一般卧室、起居室换气次数为每小时2次,以保证人们在冬季拥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四、挂镜线或踢脚板式散热器;五、发热电缆与电热膜采暖系统,发热电缆的供热原理类似于地板辐射采暖,而电热膜则通常结合房间的吊顶布置,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电热膜发热技术加热室内空气达到取暖目的,其热效率远高于普通电暖气类设备。。

智能家居系统中,控制主机通常需要借助原有的传感器采集暖通空调系统的数据,并通过原有的执行器进行控制,在协议开放的基础上,智能家居厂商也会针对性地开发包含了状态显示和执行功能的第三方的模块。控制主机管理暖通空调的好处在于可进行多种场景设置,可与其它系统联动从而营造更舒适、安全、节能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12.太阳能与节能设备。英文Solar Energy Savers。包括家庭住宅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电器设备;节能、节水及高能效的设备、软件与管理方案;风力发电等。本分类还包括家庭能源管理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EMS。

1)自动照明(Automatic Lighting)

2)高效照明器具(High Efficiency Lighting)

3)电力监测与设备效率(Power Monitoring Appliance Efficiency),或称家庭能源管理(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运行在智能交互终端,应用软件利用家电内置的电量采集模块对家电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采集有关电力消耗和各种设备情况准确及时的数据,并在终端机上显示出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以远程的方式监视和控制各种智能设施,用户还可以根据预算调整使用。未来,智能交互终端与智能电表可以进行双向通信,电力企业可以精确地知道用户的用电规律,从而对需求和供应有一个更好的平衡。

4)遥控窗户窗帘(Remote-Control Windows Coverings),与智能遮阳(电动窗帘)类似。

5)太阳能电池板(solar Panels)

6)太阳能产品(Solar Products)

7)水和喷灌管理(Water Sprinkler Management),与花草自动浇灌(Automatic Watering Circuit)类似。

8)房屋节能改造(Weatherization)

9)风力发电(Wind Power)

13.自动抄表。英文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AMR),也称为集中抄表、远程抄表。是指采用通信、计算机等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对各种仪表(如水表、电表、气表等)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系统。它一般是通过数据采集器读取表计的读数,然后通过传输控制器将数据传至管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显示、打印。解决自动抄表主要解决上门入户抄表带来的扰民、数据上报不及时、管理不便等难题。自动抄表在房地产建设项目中的智能小区中与楼宇对讲系统一样,成为一个标准配置。

单户型的智能家居,通常并不与自动抄表系统相连,这是因为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安装商通常未获得自动抄表接口数据读取权限。在煤、气、水、电探测报警后的执行器联动上,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的执行器采用自动抄表设备上的执行器或者进行联动操作。

14.智能家居软件。英文Smarthome Software。是指独立于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厂商的第三方软件,第三方软件企业通过与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厂商达成底层协议,应用层面的合作,开发可控制主流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灯光控制、智能电器控制、智能温度控制、智能影音控制、智能窗帘控制、智能安防控制、智能遥控控制、智能定时控制、智能网络控制、智能远程控制、智能场景控制等功能的软件。

第三方的智能家居软件存在的前提是协议开放、产品兼容。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厂商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中国智能家居星级联盟就是推进协议开放和产品兼容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联盟认证的智能家居软件将能够识别和控制所有联盟成员的系统产品。

15.家居布线系统。英文Cable Structured Wiring。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从功用来说它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是其传输的通道。智能家居布线也要参照综合布线标准进行设计,但它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参考标准为家居布线标准(TIA/EIA 570-A)。TIA/EIA 570-A草议的要求主要是给订出新一代的家居电讯布线给与现今及将来的电讯服务。标准主要提出有关布线的新等级,并建立一个布线介质的基本规范及标准,主要应用支持话音、数据、影像、视频、多媒体、家居自动系统、环境管理、保安、音频、电视、探头、警报及对讲机等服务。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以四个功能模块实施为主,包括高速数据网络模块、电话语音系统模块、有线电视网模块、音响模块。智能家居布线产品可以说是智能家居中最基本的产品,许多其它智能家居系统都需基于智能家居布线系统来完成传输和配线管理,包括宽带接入系统、家庭通讯系统、家庭局域网、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系统等。

家居布线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产品:家居布线箱,又称为住宅信息配线箱,或者简称为弱电箱,它既是家庭弱电线缆端接与设备放置的场所,也是住房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连接的入口。家庭住宅采用住宅信息配线箱的好处,主要归结于,其一,能对家庭弱电信号线统一布线管理,有利于家庭整体美观;其二,强弱电分开,强电电线产生的涡流感应不会影响到弱电信号,弱电部分更稳定;其三,更方便于对弱电布线的自主管理。在安装了智能家居系统的项目中,家居布线箱是一个基本的配置产品。

16.家庭网络。英文Home Networking。智能家居系统中指的家庭网络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是由家庭内部具备高性能处理和通信能力的设备构成的高速数据网络。两种最流行的家庭网络类型是无线和以太网。在这两种类型中,路由器执行大部分工作,负责控制相互连接的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将路由器连接到拨号、DSL或电缆调制解调器,还可以让多台计算机共享一个互联网连接。许多新型路由器将无线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并且包含硬件防火墙。家庭网络的常见产品包括:

1)电脑

2)服务器

3)路由器

4)ADSL Modem

5)存储设备

家庭里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包括智能家居系统,都可通过家庭网络与外界相连。同时,家庭网络中的服务器和电脑具备较强的运算和图形计算能力,可以协助或者协同视频监控系统、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完成更强大的视频信息处理和数据运算。另外,家庭网络中的硬盘和备份设备也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数据保存的设备,这对视频监控系统来说尤其重要。

17.厨卫电视系统。英文Kitchen TV Bathroom Built-In TV System可在厨房、卫生间等位置安放,进行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播放,可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器、可视对讲的室内分机使用,具有对讲开门功能、保安对讲机功能、可进行门禁开锁操作,可收听FM立体声,具有电话转接功能,可作为带触摸屏的遥控器。。

18.运动与健康监测。英文Exercise and Health Monitoring。具备联网功能的个人健康监测系统产品,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通常指具备了个人健康与运动状况监测功能的家居与家电产品。

19.花草自动浇灌。英文Automatic Watering Circuit。它包括浇灌器主机与主机连接的控制器和水管系统,所述浇灌器主机是由微型电机、齿轮传动机构、止水阀机构、定时器、电源开关等组成。按照预先设定,根据湿度的变化或者定时操作自动、场景设置的联动操作打开或关闭电源开关将水份定期、定量、及时地补充给花木。

20.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英文Pet Care Pest Control。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需要了解什么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计算机智能系统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有多少人了解人工智能呢?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图像识别有哪些要点呢?大家对于人工智能需要了解什么?对于当下热门的AI+图像识别技术来说,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和非线性降维图像识别技术是两种最常用的图像识别技术。下面电脑培训为大家详细分析以下两种常见的AI图像识别技术。

一、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

想要了解AI图像的识别技术,最重要的正滑悔就是需要了解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其实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它主要是在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模拟生物过程中反映人脑某些特性的计算结构,在解释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模拟,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IT培训发现神经网络系统本身是没有完全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的,主要是通过对人类的神经网络抽象、简化和模拟实现相关计算结构效率进行提升的。

对于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来说,图像识别主要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应用来实现举正。在使用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中,我们首先需要预处理相关图像。并且昌平北大青鸟认为该预处理主要包括将真彩色图像转换为灰色,度数图、灰度图像的旋转和放大,灰度图像的标准化等。

二、非线性降维的图像识别技术

除了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之外,非线性降维的图像识别技术也是当前AI时代更常用的图像识别技术。对于传统应用计算机实现的图像识别技术,它是一种相对高维的识别技术。这种高维特性使得计算机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经常承受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这种负担自然会影响图像识别的速度和质量,非线性降维图像识别技术是一种能够更好地实现图像识别和降维的技术形式。让闷

在学习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很多人对IT行业的了解非常少,不知道IT行业具体能够做什么?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技术都是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的,在参加

昌平电脑培训的同时了解更多相关的行业知识,这样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未来几年,中国的连接器市场前景会怎么样呢?

全球连接器行业处于稳步上升期,总体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从全球连接器应用领域来看,目前汽车为下游最大市场,其次为通信行业;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中国为全球连接器规模最大市场,但美国的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占据领导地位,以全球大型厂商泰科电子、莫仕和安费诺为主要代表。

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全球连接器行业处于稳步上升期,随着下游产业的发展和连接器产业本身的进步,连接器已经成为设备中能量、信息稳定流通的桥梁,总体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BishopAssociate的统计,2019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达722亿美元,较2018年提升了8.2%。前瞻估算202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在767亿美元左右。

汽车市场为最大需求领域

根据BishopAssociate统计数据,汽车是目前连接器产品中最大的终端设备应用领域,2019年占全球连接器市场的22%。通信行业占比位21%,排在第二位;计算机占比为16%,工业占比为12%,轨道交通占比为6%,其他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军工、消费电子等行业,占比为23%。

连接器下游应用中的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迭代速度较快,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正在败虚判快速发展,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将推动连接器产业快速增长。

区域发展格局

从全球各个地区来看,中国为目前连接器行业最大市场,2019年规模达到了227亿美元,代表生产企业有立讯精密、富士康、得润电子等;全球巨头公司基本集中在美国,包括泰科誉皮电子、安费诺等;欧洲市场上以德国企业为主要生产厂家;2019年日本市场规模达到了58亿美察改元,代表生产企业有日本JAE、日本JST公司等。

美国厂商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从全球连接器厂商竞争领域来看,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Molex(莫仕)、Amphenol(安费诺)这三家美国大型厂商在各个细分领域排名均靠前,泰科、安费诺和莫仕,三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体份额的30%以上。

其中泰科电子是全球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厂家,下游应用领域分布广,在消费类电子、电力、医疗、汽车、航空航天以及通讯网络方面均有应用。安

费诺则通过合并收购笼络了全球许多顶尖的连接器厂家,产品在军工、航空航天、通信等方面优势较大。

莫仕是全球领先的全套互联产品厂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和光纤,以开发世界最小型的连接器而知名。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接器制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拍念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宴敬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袭祥困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但同样人工智能也带来了很多弊处:

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很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很多职业,如此便会导致大批大批的人失业,大批大批的人整日无所事事。高新技术型人才争夺战导致垄断,贫富分化再度加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空前的人才争夺战。同时这会导致巨头的垄断、贫富分化加剧。

机器人具有很大危险性。机器人类人化之后就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弊端之一。曾经就发现过机器人杀人的事件。

人工智能没有道德判断的能力。机器是没有任何感情和道德观的。它们只是单纯执行任何程序,而没有能力判断所执行的任务是善是恶。人工智能是一种完全基于预先加载的数据和经验的技术,因此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改进。它可以重复执行相同的任务,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些改进和更改,必须要更改相同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