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鉴别可控硅的三个极
1、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T1或TG极(对双向可控硅)。
2、性能的差别:将旋钮拨至r×1挡,对于1~6a单向可控硅,红笔接k极,黑笔同时接通g、a极,在保持黑笔不脱离a极状态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几十欧至一百欧,此时可控硅已被触发,且触发电压低(或触发电流小)。
3、A与C之间为三个PN结反向串联,可以推知它们的阻值很大,显然,只有其中两个PN结击穿短路时,才有明显的正反向阻值。一个质量好的可控硅,其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阻应在几百千欧以上,阻值越大,截止时的漏电越小。
4、普通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可以用万用表欧姆挡R×100挡位来测。
5、双向可控硅其G极与T1极是相通的,再根据其双向导通的特性作进一步判别.具体方法如下:用指针万用表R×1Ω档测三引脚间阻值,与其余两脚均不通(正反阻值达几百KΩ以上)的为T2极。
6、以下仅说明如何分辨单硅的A、K、G三个极。用红表笔接任意一个极,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极,如果一个极显示0.5(或500),另一个显示“1”,则红笔接的是G极。
怎样判断双向可控硅的管脚,极性?
1、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t1或tg极(对双向可控硅)。
2、接着测试工作情况,用红黑表笔分别接触T2极和T1极,再用接触T2的表笔同时碰触剩余的G极,若表针偏转角度都较大且能一直保持,则说明可控硅正常,否则质量欠佳不宜使用。
3、将BT151字面朝自己,管脚向下,左边第一只脚是触发极,中间脚是阳极,和散热片相连,右边脚是阴极。
4、双向可控硅属于NPNPN五层器件,三个电极分别是TTG。因该器件可以双向导通,故除门极G以外的两个电极统称为主端子,用TT2表示,不再划分成阳极或阴极。
5、我是在我常用的网站-采芯网上搜的数据手册(datasheet),可以清晰看到引脚及其功能。这样一对比,就能很快地判断出晶闸管的极性。用万用表测量 当晶闸管标识模糊,无法直观地判别出极性时,就需要检测晶闸管。
6、双向可控硅三个脚,阳极与阴极、阳极与门极脚正反向都处于不通的(高阻)状态,阴极与门极正反向都处于较小电阻状态。所以楼主的2脚是阳极,1脚是阴极,3脚是门极。
可控硅负载接阳极好还是阴极好
1、负载应该放在220V的相线上,然后再到可控硅的阳极,经过阴极到零线。这样才能保证无附加电源时的可控硅可靠工作。另外,你需要测量可控硅的阳极与阴极间电压,一般控制在4~3V之间,若电压过大,说明触发电流不足,需要加大。
2、一般是阴极带散热片。至少我维护的充电机用的国产kp可控硅是这样的。
3、综上所述,阳极在可控硅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连接了负载电路和可控硅器件,控制和调节电流的流动。阳极的设计和连接方式能够影响可控硅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予以重视。
4、可控硅整流的晶闸管T在工作过程中,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
5、将控制极脱离黑笔,指针如果你保持继续示数不动,则黑笔接的是阳极,红笔接的是阴极。双相可控硅检测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它可以正触发也可以负触发,就是表笔怎么接,都能触发的。
6、通态平均电压UT(AV)在规定环境、温度散热条件下,元件通以额定通态平均电流,结温稳定时,阳极和阴极间电压平均值。
可控硅阴阳两极压降是o.115是好还是坏
1、测试结果若如上所述,则说明可控硅是好的,否则可控硅已损坏。
2、测试结果若如上所述,则说明可控硅是好的,否则可控硅已损坏。 中间的小坑是安装时定位用的无特殊用途。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3、单向可控硅,使用指针表的R×1档位,先找出两个正反向都不通的脚,剩余的那支脚必然是控制极。
4、TYN0512,这是只单向可控硅。05,代表平均电流5A、12,代表耐压1200V。1 3脚阻值89欧,正常,但不一定都是好的。有可能2,3短路,或断路。
5、三极管应该只有一个基极,基极与另外两个极:集电极和发射极都是正向时有一定压降(电阻),反向无穷大(有时有一个较大的电阻值)。这样的管子一般是好的。
6、通态平均电压是在规定环境温度、标准散热条件下,可控硅(晶闸管)通以半波额定电流时,阳极与阴极间管压降的平均值,此值越小越好,可降低电路损耗和减少元件发热量。